这两天,深圳一些中介、贷款人员在推介法拍房,而且数量不少。以阿里司法拍卖网站为例,一年时间,目前法拍房数量激增至222.5%。
为此今天的证券时报还专门发文《深圳正在告别炒房时代》,文章表示:
深圳不愿意再听到“别让华为跑了”的类似声音,深圳希望这样的企业更多在深圳扎根做大,任正非吐槽深圳的房价不是一天两天了。深圳更希望华为们留下来,炒房客们走开。这是发展问题。
深圳10月一手住宅成交均价54071元/平方米,环比下跌9元/平方米。虽然下跌的绝对金额都不大,但是真正的炒房老手已经如惊弓之鸟纷纷逃窜,或者陷入惶恐之中。
炒房客基本都是用足了杠杆,有些人还借了高利贷,房价只要一直涨,大家都相安无事,房价只要不涨,不要说下跌9元/平方米,就是下跌1元/平方米,站在悬崖边上的炒房客们就可能随时跌入万劫不复的深渊。
在这个背景下,此前楼市各种杂音很多,有人认为楼市要放松限购放开调控了。新华社10月29日发布题为《如何看待未来房价走向?》的文章称,从最近一系列政策来看,中央遏制房价上涨的决心不会发生改变,调控举措不是装装样子的“花拳绣腿”。
文章称,政策“说话”对引导和稳定房价预期起着关键作用,把一二三线城市中房价上涨的躁动打回原形,让有些地方寄予房价“再飞一会儿”的希望迅速冰冻。
“不立不破,在房地产长效机制尚在研究、还未完全建立之际,在房地产调控正在逐步由以行政措施为主向综合施策转变的关键期,不会允许任何放松原已建立的调控政策体系、任由房价上涨的做法。”
在一线城市已经这般光景,那些靠棚改货币化补偿催热的三四五线城市感到的是深深的寒意。
地方官约谈降价房企
最近,就连官媒的自媒体侠客岛都在讨论房子到底能不能降价的问题,也提到了几个案例,安徽合肥院子,降价6000元,结果房产局长亲自调研后,不久房价就涨回去了。同时安徽砀山某楼盘也发生了降价未遂事件,被当地政府约谈,然后停办相关楼盘预售许可证,同时对4家合作银行予以处罚。
从侠客岛的文章中我们看到,有地产企业人士表态,前两年高价拿地的项目,现在限地价、限房价,还有各种限制政策;加上水泥、河砂、钢筋等建材涨价,人工费上升,形势好的时候就是不让涨价。
形势坏了,又不让降价,“拿地不得不谨慎。”而拿地谨慎,造成了土地的大量流拍,这让土地财政已经捉襟见肘,所以充分理解当地政府对于房地产的迫切心情,他们是真心希望房价能重新涨起来的,这样财政才有钱,很多事情才好干。
经济日报连续发声释放信号
01房地产市场并未出现趋势性转向
11月8日经济日报刊文《房地产市场并未出现趋势性转向》,援引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专家指出,虽然受限于政策、资金、市场因素,近期房企拿地更加谨慎,土地流拍数量有所增加,但房地产市场依然处于合理运行区间,并未出现趋势性转向。
现阶段应密切关注市场动向,必须保持现有调控政策不动摇,防止再次走上过度依赖房地产拉动经济的“老路”。根本解决房地产市场问题在于建立长效机制,但这恰恰需要短期政策创造条件、赢得时间。
02不希望房价过快上涨,也不希望过于冷清
11月6日,《经济日报》刊发题为《房地产进入“寒冬”了吗》的文章,一改之前官媒对房地产的高压态度。文章中有一段表述耐人寻味:
房地产市场对国民经济的带动作用明显,对满足居民住有所居,提高居住品质的需求等都发挥着重要作用。我们既不愿看到房价过快上涨,也不希望房地产市场过于冷清。
“不希望房价过快上涨,也不希望过于冷清。”这和7月份政治局会议上“坚决遏制房价上涨”的表述相比,口径有所放松,又加上了“过快”二字。
03房价会否大跌?“大起”“大落”都要防范
《经济日报》旗下的中国经济网10月31日也发表过类似的言论。当时的文章标题是《房价会否大跌?专家:“大起”“大落”都要防范》。
文章援引专家的话重新解读了7月31日政治局会议关于“坚决遏制房价上涨”的表述。称把“过快”去掉表明了中央的决心,但从根本来说,完全杜绝房价上涨不可能。
文章称:“房地产调控目的是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,房价基本平稳。中国房价现在依然是高房价,目前是想办法不要继续攀升,但很难说高房价时代一去不复返。”
文章援引清华大学建设管理系教授、房地产研究所所长刘洪玉的话称,从政策的角度来说,希望房地产市场能够保持稳定,避免大起大落。
于是很多人都在猜测了,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?是不是真的会出现,老百姓常说的那句话,国家不会让房价跌?
央地多空较量刚刚开始
财经作家齐俊杰表示,这其实就是一场上面与地方的博弈,地方确实是想房价涨,要防止房价跌,而上面则从金融风险在考量,如果房价再涨,好处地方得到,风险全部甩给金融系统,无论是居民杠杆率,还是偿债能力,已经濒临极限,居民债务比上可支配收入已经超过了100%,所以加杠杆显然已经没有空间了,必须控制房价再上涨。
既然上面态度如此坚决,地方也只好执行,但是跟上面防止大涨不同,地方在拼命的防止大跌,因为现在跌下去,后果就要地方承担了,土地没得卖了,收入就会锐减,地方债务压力山大,而且最重要的是,还会影响社会稳定。
所以这就形成了一个奇葩的现象,上面防大起,地方防大落,开发商和房地产市场夹在中间,是最难受的。
如今银行也不怎么给贷款了,开发商不降价,就没法回款,资金就这么一点一点的消耗,实在是相当的心急,涨价,跌价都不行,市场预期混乱,购房人观望情绪很重,没办法引导,所以只能坐吃等死。
现在这个局,该到了对决的时候。如何摆脱土地财政,又稳定地方政府财源、确保地方运转、维持房地产市场稳定,还需要一场大变革。